提高写作能力技巧【8篇】

|热门文章

【www.hywsbj.com--热门文章】

  写作是人运用语言文字符号以记述的方式反映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实现交流沟通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过程,写作活动大致可分为“采集—构思—表述”三个阶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提高写作能力技巧【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篇: 提高写作能力技巧

  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的区别

  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主要有对象、方法和用途上的区别。写作手法是包含表现手法的,也包含了其他所有的写作技巧,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法和各种文学创作中所需要用到的手法。比如文章所采用的是托物言志或者借景抒情的方式来表现作者当下的心境和想要传达的意图,或者采用衬托或对比的方法,来突出某种事物的形式,都可以叫做写作手法。而表现手法大多用于文学创作当中,例如比喻、拟人和夸张等都可以看做是表现手法,用来批判某些事情以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常见的表现手法

  1、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2、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3、借景抒情: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表达的心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来抒发情感。

  4、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乱来讽喻当朝。

  5、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第二篇: 提高写作能力技巧

  文章的写作手法有五种,这五种常用的表达方法分别为

  一,论叙

  二,议论

  三,抒情

  四,描写

  五,说明

  写作方法也叫表达手法,是指在文学作品创作中塑造型象,反映生活所适用的各种方法和技巧。其中,修辞手法也叫修辞方法,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功效的方法。包括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借代,反问,反复等。

  当正式进入文学作品创作时,每个作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性,合理,创新的不拘一格进行创作。

第三篇: 提高写作能力技巧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而修辞方法则是比较具体的一种句式,常见的修辞方法,高考规定为8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3.借代:用借体代本体。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如《药》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征代本体。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借代可使表达具体形象。

  4.夸张: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鲁迅《药》中写道:“……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后一句使用了“缩小”的夸张。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5.对偶: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类型。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7.设问:无疑而问,在自问自答中引人注意,启人思考。

  8.反问:也是无疑而问,但答案就在问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第四篇: 提高写作能力技巧

  我到党校、干部学院讲授机关文稿写作课,比较注重案例教学,所举的文稿实例几乎都出自自己笔下。前段时间,连着3次讲课,我都举了新近撰写的一篇调研报告为例。尽管授课对象各不相同,每次我在课堂上念到调研报告的精彩片段,学员们都不约而同地报以掌声,自发且热烈。

  参加工作25年来,我独立或牵头撰写的调研报告,大大小小,林林总总,加起来怎么也有个三五十篇,其中获奖的不少,得到领导批示肯定的更多。前面所说的这篇调研报告,同样得到了好几位领导的批示肯定。

  在我的课堂上,“材料念出来、掌声响起来”的现象,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但是,调研报告这类理性十足的文稿也能让学员自发鼓掌、多次鼓掌,在我的印象中,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

  那么,这个调研报告为什么能获得阵阵掌声呢?

  回过头来看,首先得益于调研做得好,其次是报告写得好——这样的自我评价,虽有王婆卖瓜之嫌,但如果连“工作自信”“材料自信”都没有,这堂课也就不必讲了。当然,大家说好才是真的好。这两个“好”到底成不成立,留待读者评说。

  下面,我把这个报告择要推送出来,并对写作过程进行回放和分析。

  在我省以决战决胜之势向脱贫攻坚发起最后冲锋的关键阶段,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相关部署要求,确保未摘帽贫困县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并以贫中之贫、坚中之坚为样本,深入研究如何提高脱贫成色、巩固已有成果、推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与促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问题,今年4月以来,我部组建了以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调研指导组,深入×个县开展工作。调研指导组一是自觉转变作风,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直面群众的“四不三直”工作方式,把双休日都用上了,尽量为基层减负。二是力求摸透实情,历经20天,深入××个乡镇、××个行政村、×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走访贫困户×××户,与×个县的县委书记、组织部长和×××名乡村干部进行访谈交流,努力做到脱贫攻坚任务最艰巨的乡镇、位置最偏远的村屯、生活最困难的农户“三必到”。三是突出问题导向,既及时发现和协调解决点上的问题,又注重从政策和制度层面研究解决面上问题、共性问题。通过把所见所闻与所做所思相印证、相贯通,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调研中,我们感受最强烈的有这么4点:一是贫困县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拧成了“一股绳”,对如期摘下贫困帽子充满信心。二是广大贫困群众对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村屯和家庭的新变化心里都有“一本账”,对党和政府充满感激。很多群众自发地在家门口挂着感党恩的对联。不少村部或村里的学校在“七一”、国庆等重大节庆日举行升国旗仪式,老百姓都会主动参加,用村干部的话来说,“过去是赶集的时候最热闹,现在是升旗的时候最热闹。”三是脱贫攻坚让党员、干部真正做到了与贫困群众“一块干”,广大群众对党组织充满信任。有干部说,“脱贫攻坚攻下的不仅是贫困的堡垒,还有党群干群关系的壁垒。城里人现在不怎么串门了,左邻右舍住的是什么人都不一定知道;贫困户家里几乎天天都有干部上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的名字连村里的小孩都叫得出。”四是越过越红火的好日子在广大农民群众心里点燃了“一把火”,大家对乡村振兴充满期待。有群众说:“过去村里没路没水没产业,这山头那山头、左看右看是个愁;现在路通了、水有了、产业也发展起来了,这门路那门路、条条都是致富路。”

  上面这两段文字,第二段是我在讲课时获得掌声最多、最热烈的地方。学员为什么会不吝掌声?我觉得,应该是内容比较鲜活,文字比较出彩,在文风上做到了“短实新”——

  短,整段话连同标点符号在内,只有463个字;

  实,4点感受是实打实的,是实地调研出来的,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

  新,“四个一”的概括比较新颖、鲜活,其中有故事、有细节、有思想,还运用了“第三方说话”的技法,运用了一些“冒着热气、沾着露珠、带着泥土芬芳”的群众语言。

  这样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呢?当时我是这么想的:

  这个调研报告,应该突出问题导向,但也不能不写成绩。

  突出问题导向,这是由调研目的决定的,也与行文方向密切相关。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之年,现在已经到了发起总攻、发起最后冲锋的阶段。在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这场攻坚战打赢不是问题,关键是打好,打出高质量、好成色,还要把来之不易的战果保卫好、巩固好,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绩不讲跑不了,问题不讲不得了。越是胜利在望,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注意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所以,这个调研报告应该少写成绩和经验,少写大家都知道的东西,把目光的聚焦点、行文的着力点放在问题上,放在很多人关注不够、了解不多、思考不深的问题上。

  既然成绩不应多写、不宜详写,那就需要运用大写意的笔法,寥寥数笔,写出最见神韵的地方。所以,我没有按常规的笔法来写,而是采用“四个一+四个充满”的“双眼法”来立观点,然后举一两个鲜活、典型的例子,或是用一两句群众语言来证明观点。所立的观点有新意,所举的例子、所用的语言也有新意,新话最有魅力。

  为确保文稿质量,成稿后我在一定范围征求了意见。在此过程中,有同志建议把“城里人现在不怎么串门了,左邻右舍住的是什么人都不一定知道”一句删掉;也有同志建议把“这山头那山头、左看右看是个愁”,改为“这山头那山头、左看右看都是愁”。这两条建议我都没有接受,倒不是因为敝帚自珍,而是如果像他们建议的那样改,文章的味道就差了很多——没有“城里人”一句作为对比和反衬,“贫困户家里几乎天天都有干部上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的名字连村里的小孩都叫得出”,表达效果就弱了很多;“是个愁”是群众语言,多鲜活啊!改成“都是愁”,那就等于把山泉水换成了城里的自来水,明显是暴殄天物。

  大家再接着往下看。

  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近则影响脱贫成色和成果巩固,远则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效果,主要有6个方面:

  第一,思想脱贫任重道远。访谈中,问及影响脱贫攻坚成色的主要因素,8名县委书记不约而同地谈到少数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好几位县委书记都用到了一个词——好吃懒做。这种情况,不仅脱贫前存在,脱贫后依然存在,在通过低保兜底的脱贫户中尤为突出。××县××村贫困户××说:“我们家光低保一个月就有2450元,日子过得挺好,没必要出去打工。”兜底脱贫的群众,主要是因病因学因年龄大和缺乏劳动能力而致贫的,也有一小部分是好吃懒做的,或是孩子生得多、家庭负担重的。在××、××等地的高山少数民族聚居区,传统生育观念根深蒂固。××县××村30%的育龄妇女都生了×个以上,最多的生了××个。该村贫困户×××说:“现在有低保,日子不愁了。村里人都生五六个,我才有两个,没有三四个哪抬得起头。”扶贫数据库和调研统计显示,在全省2019年底尚未脱贫的贫困户中,生育有3个(含,下同)以上子女的家庭占××%,8个未摘帽贫困县这一比例高达××%……(此处省略部分内容)。生育观念落后是导致贫困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加强农村地区社会治理必须着力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解决思想贫困的问题,需要党和政府综合施策,与贫苦群众一起努力。帮助贫困群众转变生育观念,阻断代际传递,教育必须紧紧跟上。据统计,全省贫困户子女初中毕业后继续读高中的约有××%,继续就读技校或中专的约有×%,直接进入社会的约占××%。这就需要我们在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的同时,着力提高贫困户子女的升学率和接受继续教育的比例。

  第二,扶贫产业后劲不足。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扶贫产业竞争力弱、附加值低、可持续性差等老问题仍有待解决。一是扶贫车间发展面临挑战。大石山区的扶贫车间主要是搞来料加工,原材料需要运进来,产品销售要拉出去,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增加了物流成本。有的企业主表示,到这里来投资办厂,主要是响应支持扶贫的号召,加上地方有产业补贴,厂子不盈利也能保本。这些靠乡情亲情引进来、靠优惠政策撑起来的扶贫车间,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生产效率不高,劳动力稳定性不强,市场竞争力也不强,“留下来”“活下来”不容易,“做起来”“强起来”就更难。二是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一些地方把扶贫产业、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交给龙头企业或政府投资平台运营,贫困户参与不够,甚至不用投钱也不用投劳就可以拿“分红”。三是产业尚未形成链条。有干部说,“贫困地区是人分散、地破碎,发展产业先天不足。”农业产业以“种”和“养”居多,“加”和“销”短板突出,加上贫困地区工业和商贸物流业发展滞后,很难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从了解的情况看,8个未摘帽贫困县现有的“5+2”特色产业全部是种养方面的;2019年全省扶贫成效最显著的6个产业,分别是……(具体略),也全部是种养方面的。截至今年6月23日,全省共有×××万户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其中仅有××万户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产业示范基地(园)带动,散种散养占了近七成。这样的产业结构,支撑脱贫已经很不容易,要实现产业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三,易地安置存在“三难”。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省共有××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挪了“穷窝”,摆脱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困境,占贫困人口总数的××%。贫困群众搬出大山以后,一定程度存在“三难”:一是稳定就业难。搬迁群众大多属于“无土安置”,要“稳得住”,关键要“有就业”。目前,这部分群众主要靠组织劳务输出、扶贫车间吸纳、扶持创业带动、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渠道就业,其中劳务输出仍占大头。据主管部门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搬迁群众已实现就业××万人,其中单位就业占××%,灵活就业占××%,农业经营生产占××%,公益性岗位占××%,自主创业占××%;同期我省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万人,其中省外务工占××%,县外省内务工占××%,县内务工占××%。这些数据说明,搬迁群众“有就业”已经不是大问题,但就近就业、稳定就业还需努力。二是后续管理难。全省现有×××个安置点,每个点平均有1400多人,多的有1—2万人。对安置点如何管理,各地正在积极探索,有成立管委会的,也有成立街道办事处、小区居委会的;有发安家补助的,也有给物业补贴的,具体做法不一。对万人以上的安置点,全省正在统一实施便民利民“××××”服务工程,但规模较小的安置点,主要还是靠县里自筹资金、自定标准来配套建设。由于缺乏统一规范,配套设施有的跟不上,有的则比较“高大上”,甚至没有充分考虑功能整合,一定程度存在浪费现象。总体上看,搬迁群众的户籍关系、土地关系以及享受城镇化待遇等方面还有待深层次改革完善。三是生活融入难。搬迁群众来自不同的乡镇村屯,人员结构复杂,民族成分多样,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之前多数人习惯了宗亲式的“小聚居”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耕生活,一下子成了“城里人”,生活环境完全变了样,左邻右舍也不认识,普遍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融入过程。有干部说,“安置点的建设和管理是个新问题,也是个大问题。做好了,那是一座座丰碑;做不好,就是一个个火药桶。”

  第四,人才缺乏仍然是贫困地区的最大短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重资金投入轻人才投入的现象,义务教育教师和医务人员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虽有缓解,仍不容忽视。目前,全省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只占××%,美术、音乐、英语等科目教师不足的问题比较普遍。全省的乡村医生中,具有执业和助理医师资格的只占××%,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只占××%,55岁以上的占××%。此外,有的贫困县还缺乏农、林、水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干部和人才流失的问题比较突出。比如,近3年来,××县科级及以下干部调出县外的就有近100人。

  第五,县领导普遍存在脱贫的后顾之忧。最让他们担心的,是现行的资金投入、产业扶持、教育扶贫、医疗保障、农村低保、社会救助等扶贫政策还能“保多久”。多数贫困县都是靠转移支付“吃饭”,靠专项扶贫资金“撑台”,如果没有国家和省里的资金倾斜,保基本、保运转都会出现困难。××县的领导反映,该县承担易地扶贫搬迁的资金比例达××%,县财政面临着巨大的还贷压力。全省××万多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普遍担心如果这支生力军撤了,现有的农村工作力量特别是村“两委”班子还能不能适应乡村振兴的需要。

  第六,基层干部对乡村振兴普遍缺乏准备。有些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认为要等到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才开始考虑乡村振兴战略,没有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及早谋划、早作打算。问到对乡村振兴有什么想法时,很多基层干部一头雾水,甚至反问:“什么是乡村振兴?怎么个振兴法?”这说明他们对乡村振兴的认识和准备还很不足,更不用说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了。

  我主笔的这篇调研报告,全文4900多字,问题分析部分占了2800多字,是绝对的重头戏。在具体写法上,我注意了这么几点:

  一是集中火力,不求全面。在调研中看到了什么问题就写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写什么问题。

  二是高度概括,笔法洗练。每一个问题之后,三言两语作出简要说明,紧接着就举例子、摆事实。

  三是素材典型,点面结合。写材料,点是个别,面是一般。有点无面,说服力不强;有面无点,不深入,也不生动;有点有面,才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就这个调研报告来说,我所选用的素材,既有点上的鲜活事例,又有面上的统计分析;既有县领导的实话、基层干部的妙语,又有企业主的告白、贫困群众的心声。因为素材典型、类型多样,主体多元、视角多维,很能说明问题。

  四是语言生动,夹叙夹议。这个调研报告递上去,省里的主要领导不仅作了批示,还在很多地方画了“杠杠”。所画的地方,往往也是我自鸣得意、自觉出彩之笔。实际上,文中的很多精言妙语,不是我包装出来的,而是在调研中听到的,我只是精选并且转述,原汁原味,无需加工。因为真实,所以生动;因为典型,所以深刻。有些措辞,包括叙笔和议笔,本来更“猛”一些,但考虑到有关部门的接受度,适当作了柔化处理。

  最后是对策建议。这一部分,除了紧扣主题,除了对症下药,我也注意不搞面面俱到,着重针对不容回避的问题来写,聚焦本部门的主责主业来写,突出有见地、有建设性的内容。

  结合调研掌握的情况,我们对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有以下建议和考虑。一是科学设置政策过渡期。编制和实施“十四五”规划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可以争取中央支持,将整个“十四五”时期作为总体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坚持精准方略,综合考量导致贫困、影响振兴的关键因素,研究制定差异化的支持政策和退出机制;区别不同群体、不同对象、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政策的“加减乘除”。二是着力做好产业和就业两篇文章。产业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也是乡村振兴“五个振兴”的“当头炮”。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也是确保农民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的主要途径。要始终把就业和产业牢牢抓在手上,以就业推动产业,以产业促进就业,既要通过发展产业增加就业,又要通过输出劳务扩大就业。特别是要推动广大农村地区从发展“农业产业”向发展“农村产业”转变,通过补链延链强链、引导多元经营、打造特色品牌、促进产业融合,真正实现产业兴旺。三是深化拓展易地搬迁工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促进基层组织作用发挥,强化产业配套和就业安置,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强化医疗、教育、文化、社保等公共服务保障,让搬迁群众身心皆安。同时,对那些就地勉强脱贫、生产资料缺乏的农村群众,适应于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需要,继续有序组织搬迁。四是打造“三保障”的“升级版”。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核心指标。达标只是“底线”,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后脱贫时代”应当在提升保障能力和水平上拉高标准、持续发力,推动摘帽地区、脱贫群众从“有保障”向“有质量”提升。五是推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与促乡村振兴“连抓联促”。我省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方面积累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要总结提升、拓展运用到乡村振兴工作中去,形成连着抓、联动促的生动局面。从组织部门来说,重点要抓好人才振兴、组织振兴,并注意与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深度融合。在人才振兴方面,会同有关部门着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工程、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引育,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制定实施“归雁”计划,建立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定期服务乡村机制。在组织振兴方面,着力推进农村基层党建示范县乡创建,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后进)基层党组织,实施“头雁”工程,加大党员发展力度,按需适量选派乡村振兴工作队员,建立机关单位定点帮扶支持乡村振兴的机制;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导向,优化乡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推动乡镇财权和事权相匹配,促进乡村管理与基层治理有效衔接、良性互动。

  对策建议这部分,我写了1000字多一点。加上问题分析,相当于全文近80%的篇幅是针对问题来写的,重点比较突出。

  这篇调研报告还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层次简明。全文采用的是“块中有条”的结构方式,但各块没有用小标题“物理隔离”,块与块之间是自然承转。这样写,可以说是眉清目秀,条目、观点鲜明凸显,避免了叠床架屋之感。

  看完全文,也许有的读者会问:这样一篇调研报告,你写了多久?事实是:1天!写了整整1天,全文就基本定型。之后,在一定范围内征求了意见,改了6稿,都是小修小补。连写带改,满打满算也就两三天时间。

  但我想说明的是:鸿文从来磨砺成,成如容易却艰辛。调研报告的鲜活度与调查研究的深入度是成正比的。我个人1天时间的恣意纵笔背后,是领导对调研活动的全程参与、悉心指导、严格把关,是整个调研组长达20天的“三必到”,还有之前之后花的大量时间、做的扎实功课。根据我的经验,调研报告的用力分配,起码得是“五分调查,三分研究,两分写作”。我所说的“起码”,重心在前,在调查和研究。

第五篇: 提高写作能力技巧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作用分别如下: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写作手法指写一首诗,使它好的所有的手法,它可以有很多方面,修辞方面,表达方式方面,表现手法方面等。

第六篇: 提高写作能力技巧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四个方面: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前后照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等....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就是常见的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在描写人物肖像时有什么写作手法

  人物描写的手法——肖像描写(就是外貌描写,这是别称,一样的意思)

  什么是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写文章,只有通过描写,才能做到"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历历在目"、"维妙维肖"。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即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写好人物外貌要注意以下几点:

  描写技巧

  (1)、仔细观察,抓与众不同的方面,突出特点。

  (2)、抓住“五官”特点,写出人物面部特征。

  (3)、注意身材体型、服饰打扮,体现人物个性。

  (4)、区分性别和年龄差异,用词准确。

  (5)、注意生活经历,符合人物身份。

  (6)、注意经常习惯的动作神态。

  (7)、表现喜怒哀乐,和神情变化。

  (8)、抓重点,不可蜻蜓点水,面面俱到。

  (9)、可以用比喻、夸张,联想等修辞手法。

  (10)、要有顺序。

  我们在描写外貌时应遵循哪些规则呢?

  描写要求

  一、有序。描写时应按一定的顺序来写,或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都行。如果写了眼睛,接着写头发,又写嘴巴,再写眉毛,尔后写鼻子——这种描写不管写得多好,它给人的感觉是一片混乱。

  二、和谐。这要求所写的外貌符合人物身份、年龄、性别、国别、职业。比如一位考生在写其中一个小姑娘的眼睛时,这样写道:那清波微漾的眼睛顾盼生辉。望你一眼,便有万千情种。可以说,这个眼睛写得很美,但是如果这样来写一个小姑娘这是不合适的。

  三、要研究人物性格。比如90年高考题,首先要仔细研读材料,从中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第一位好动任性,看问题简单片面;第二位文静懂规矩,能全面地看问题。分析出人物性格特征,描写外貌时就显现这些性格特征。

  四、抓住关键、特征鲜明。这要求抓住最能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反映时代特点或者能区别与其他人物的独有的外貌特征。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文章主要写了主人公祥林嫂的眼睛。祥林嫂沦为乞丐:“只有那眼睛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祥林嫂初到鲁家:“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再到鲁家:“顺着眼,眼角上带着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她精神上的最后的希望破灭后:“眼睛窈陷下去,精神也更不济了。”这几处的描写,都抓住了人物的关键,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细节突出。(鲁迅曾立志画出中国国民的"活的灵魂"。列夫·托尔斯泰为了写出玛丝洛娃的灵魂,勾勒出玛丝洛娃在牢中的内心世界,曾对玛丝洛娃的外貌描写修改了二十次。

  六、用词准确、修辞恰当。可以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总而言之,外貌描写要为刻画性格、塑造形象服务。以形写神是外貌描写的关键,同时我们也要使笔下的人物和谐有序。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描写。那么,有哪些人物描写的手法呢?

  描写的方法:

  常用的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所谓正面描写,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动。进行外貌描写一般使用:

  1、简笔勾勒特征、运用修辞手法;

  3、寄托作者爱憎;

  4、借助他人眼睛;

  5、相关人物对比;

  6、一人几幅肖像;

  7、结合其它技法。

  外貌描写要根据需要,抓住特征,绘形传神,刻画性格,显示灵魂,切忌公式化、脸谱化。

  一般情况下,"人如其面"。然而人的内心与外貌并不总是一致的,外表漂亮不一定心灵美,而且,"知人知面不知心"。优秀作品中写的好人外貌不一定都是漂亮、英俊;写的坏人也并不一定都是麻子、瞎子、跛脚。如《牛虻》中的中年牛虻,就是瘸腿,面部丑陋,有刀伤痕。法捷耶夫的《毁灭》中的英雄莱奋生却矮小而背脊稍微弯曲。这都说明,作家即使描写心爱的人物也不是"脸谱化"地一味美化人物,而是严格地尊重生活的真实。在写批判人物时,有时常常以外形美来反衬人物的心灵丑,如《毁灭》中的反面人物美谛克,他风度翩翩,却动摇变节。《红楼梦》中的王熙风美丽俊俏,却心毒手狠

  其他回答

  外貌、神态、语言、心理活动

第七篇: 提高写作能力技巧

  一、主持词的写作技巧

  主持词是领导干部在主持会议或活动时的讲话稿。

  主持词写作要注意使用规范语言,不可随心所欲;要言必及义,不可扯东道西;要简明精练,不可拉长篇幅。

  主持词一般由标题、称谓、正文和结尾组成。

  1. 标题。主持词标题由会议名称+文种构成,如《中国共产党XX学院第X次代表大会主持词》。主持词标题虽然是主持词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领导讲话中不需要读出。

  2. 称谓。主持词的称谓在主持词标题下一行顶格写。因会议内容不同,主持词的称谓有所不同。一般党的会议,称“同志们”;各类代表会议,可称“各位代表”、“各位同志”;会议如果有特邀嘉宾,可加“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各位来宾”。

  3. 正文。主持词的正文一般首先宣布大会开始,并简要介绍会议的背景、议题、宗旨、议程、出席和列席人情况。紧接着宣布大会第一项议程,待第一项议程结束后,宣布第二项议程,依次类推,直至各项议程结束。在完成各项议程后,主持者可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下一步贯彻会议精神的要求和打算等。

  4. 结尾。主持词多以“我宣布大会胜利闭幕!”、“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散会!”等作为结尾。

  二、开幕词的写作技巧

  开幕词是重要会议开幕时,领导同志向全体与会人员所作的讲话稿。

  开幕词写作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根据会议性质,确定重点内容,做到详略得当。二是要具有鼓动性,要注意使用富有鼓动性的语言,热情洋溢的情调,来表现庄重的内容。三是要言简意赅,篇幅要短小。

  开幕词一般由标题、称谓、正文和结尾组成。

  1. 标题。开幕词标题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会议名称+文种构成,如《中国共产党XX市第X次代表大会开幕词》。另一种是概括会议主题作标题。标题下分两行注明致开幕词人的姓名和致开幕词的时间。

  2. 称谓。开幕词的称谓在开幕词的时间下一行顶格写。因会议内容不同,开幕词的称谓也有所不同,这与主持词的称谓是一致的。

  3. 正文。开幕词的正文一般包括以下几项内容:①回顾过去的工作、成绩、经验及教训;②提出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和任务;③阐明会议的意义;④提出开好会议的要求等。

  4-结尾。开幕词多以“预祝大会圆满成功”的词语作为结尾。

  三、部署动员讲话稿的写作技巧

  部署动员讲话稿是为了完成某项任务,领导同志向所属人员作动员时所发表的讲话稿。

  部署动员讲话稿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布置任务要注意其准确性和可操作性,要对提出的口号及措施进行核实。二是提出的要求要有针对性,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做到有的放矢。三是语言要活泼、生动,条理清晰,通俗易懂。句式要简短,要富有说服力、鼓动性和号召力,以给人信心与力量。

  部署动员讲话稿由标题、称谓、正文和结尾组成。

  1. 标题。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单位、事项和文种构成。另一种是用一句具有鼓动的话作标题。标题下分两行注明致辞人的姓名和致辞时间。

  2. 称谓。动员讲话稿的称谓在动员词的时间下一行顶格写。一般写“同志们”。

  3. 正文。部署动员讲话稿常有以下几项内容:

  (1) 要开展一项什么工作,开展这项工作的政策和理论依据。

  (2) 完成该项任务的意义。如现实意义与深远意义;全局意义与对本单位的意义;政治意义与经济意义等。

  (3) 完成该项任务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安排。即本项任务以什么为指导,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及完成任务的具体步骤和计划。

  (4) 完成该项任务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以上四项内容并不是每一篇部署动员讲话稿必须具有,有的可根据实际情况重点讲其中的两项或三项,一般说来第二项和第四项内容,即完成任务的意义和要求是不可少的,其他各项可根据需要从简,如已经下发了有关工作计划,工作任务的具体安排已经十分明确,就不一定在动员讲话稿中再重复提及。

  4. 结尾。部署动员讲话稿用一两句号召性的口号或一两句希望性的话作结尾。

  四、总结讲评讲话稿的写作技巧

  总结讲评讲话稿是在某项任务告一段落或结束时,领导同志对执行任务情况进行讲评时所使用的文稿。

  总结讲评讲话稿写作的基本要求是:公正客观,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无论是成绩还是问题,都不夸大不缩小,各种事例和数据都应准确无误;分析问题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各种结论应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总结讲评讲话稿由标题、称谓、正文组成。

  1.标题

  一般使用《在XX工作总结会上的讲话》,也可以用反映总结主旨的一句话作标题。标题下面写演说人的姓名和讲话日期。

  2. 称谓

  称谓一般称“同志们”。

  3. 正文

  正文结构一般是:(1)代执行和完成任务的背景。即在什么情况下完成任务的。(2)主要成绩和存在问题。讲成绩要实事求是,不扩大,不缩小,评价要恰如其分,符合实际;讲问题要准确,要找出最主要的问题,重点从组织领导方面找问题。不宜用“还不够”、“还不深”、“还须努力”等笼统语言,或“发展还不平衡”、“有的问题认识深刻、有些问题认识还不很深刻”之类说与不说都一样的话作为对问题的总结。(3)经验与教训。这是讲评讲话稿的重点。这部分要在总结成绩和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出带规律性的认识,观点要鲜明,层次要清楚。(4)说明下一步工作怎样开展,包括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措施要求等。正文的四项内容也可根据情况突出其中的两项或三项,不一定都写到。

  五、经验交流讲话稿的写作技巧

  经验交流讲话稿,是以介绍工作先进经验为主要内容的领导讲话稿,一般是按上级机关要求整理上报并经大会组委会审査通过、在经验介绍会议上发表的文稿。

  经验交流讲话稿写作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材料要以真实为本。经验交流讲话稿所使用的材料是客观情况的准确记录,在真实性方面它与新闻报道是完全一致的。不仅要求经验本身完全真实,而且要求经验产生的环境完全真实,不能有丝毫的虚构和夸张。一份经验交流讲话稿写作的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其材料是否真实。只有真实的,才有信服力。

  二是表达要以叙述为主。经验交流讲话稿以先进经验为基础。经验材料写作要求以叙述为主,让事例说话,它是以有说服力的事实来感染人,而不是靠自我评价和议论。经验越丰富,讲话稿就越具说服力。

  三是经验要具有指导意义。经验交流的目的是推广经验,指导全面工作。因此,经验交流讲话稿写作要着眼普遍指导性,所介绍的经验要切实可行,不仅对本单位有实践意义,对其他单位也具有借鉴作用。

  经验交流讲话稿一般由标题、署名、导语、正文和结尾组成。

  1. 标题

  经验交流讲话稿标题的基本要求是简洁、精练,反映材料的中心思想。其形式比较单一,通常采用概要式,用最能代表材料主旨的一句短语作标题。如《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加强党委班子作风建设》。

  2. 署名

  经验交流讲话稿的署名多数是以第一人称,单位经验交流讲话稿署介绍经验的单位名称,个人经验交流讲话稿署个人的姓名或单位加姓名。

  3. 导语

  经验交流讲话稿的导语有多种形式。一是概要式,导语以概括性语言写明主要事迹和成就。二是体会式,即以谈体会的形式开头。三是概要加体会式,导语中既有对主要成绩的概括,又有体会性的语言。

  4. 正文

  经验交流讲话稿的正文没有固定模式,要根据主题的需要安排结构,主要采用横式结构,有的经验交流讲话稿也常用纵式或横纵交叉式。

  (1) 横式结构。横式结构又叫并列式结构。即正文的各部分间为并列关系。这种结构形式是紧紧围绕主题(中心思想),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把经验交流讲话稿归纳为几个方面加以阐述。这是经验交流讲话稿最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结构形式。

  (2) 纵式结构。纵式结构又叫递进式结构。一是按照事物发展的脉络或事件发生的经过,以时间先后为序安排结构。二是按思想认识的发展变化,逐次递进,步步深入安排结构。

  (3) 交叉式结构。即采用横式和纵式相结合的形式,安排正文的结构。在经验交流讲话稿写作中,为了便于灵活组织材料和安排结构,在有些情况下,釆用交叉式结构。

  5.结尾

  经验交流讲话稿结尾的方式虽然可采用多种,如总结概括式,即用概括的语言总结经验交流讲话稿的全部精华或主要亮点作为结尾。再如决心式,即用表示决心的方式结尾。还有辩证式,即介绍完经验后,谈一些不足或有待解决的问题等。但是最常用的是自然结尾式,即经验介绍完了,全文就此结束。结尾既是最后一部分的结尾,也是全文的结尾,不再另设结尾段落或综括语句。

第八篇: 提高写作能力技巧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一种很模糊的概念。从广义上来讲表现手法即写作手法,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狭义上来讲种类也很多,包括:开门见山、前后照应、伏笔铺垫、设置悬念、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动衬静、欲扬先抑、衬托对比、正面侧面、烘托渲染、实写虚写等。

  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主要包括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其中描写与抒情是常考内容。抒情又包括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是指作者不直接出面,通过其它方式来抒发感情,语言比较冷静客观,或借人物之口来抒情,或通过特定的语调来抒情。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间接抒情又分为咏物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以乐景写哀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借古讽今等。直接抒情就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也叫直抒胸臆。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分细描与白描、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虚写与实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

  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指修饰文字词句,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包括象征、夸张、拟人、比喻、借代、对偶、反问、设问、双关、谐音、用典、互文、叠词等。

  写作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宽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尽量抓到得分点。


提高写作能力的APP 适合写作的app

本文来源:https://www.hywsbj.com/content/54939/

《提高写作能力技巧【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推荐
    • 幼儿园夸夸我的同事范文(精选6篇)

      幼儿园,原称勘儿园,是几百年前从普鲁士引进的体制。旧称蒙养园、幼稚园,为一种学前教育机构,用于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通常接纳三至六周岁的幼儿。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夸夸我的同事范文(精选

    • 巡视巡察整改存在的突出问题【六篇】

      巡察,汉语词语,拼音xún chá,释义为巡行察访,巡视;吏役名。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巡视巡察整改存在的突出问题【六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党支部一岗双责制度集合6篇

      党支部: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团结群众的核心、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在社会基层单位中发挥核心作用。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党支部一岗双责制度集合6篇,欢迎

    • 抓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通用6篇)

      党建工作指导员是指专门从事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人员,统一纳入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序列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抓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支部书记现实表现材料集合6篇

      现实表现通常指的是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所展现出来的品质、能力和行为。它涉及到个人的多方面表现,包括但不限于个人责任、社交技能、适应能力、自我管理、创造力等方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支部书记现实表现材料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党支部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六篇

      党支部: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团结群众的核心、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在社会基层单位中发挥核心作用。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党支部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

    • 纪检干部队伍教育整顿的目的和意义范文(通用6篇)

      教育整顿通常指的是对教育系统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这个过程可能包括对教育人员的调整、对教育规章制度进行整体修改、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及对文化程序进行洗礼。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纪检干部队伍教育整顿的

    • 2024年政治表现及具体事例6篇

      事例,事项例子,既可以是虚构的故事,也可以是客观事实。1 成例,可以作为依据的前事。2 具有代表性的、可以作例子的事情。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政治表现及具体事例6篇,欢迎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