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15篇

|工作总结

【www.hywsbj.com--工作总结】

     党员,即政党的成员,是赞同某党的纲领和政策、遵守党章、自愿加入该党的成员。以下是好运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15篇范文,一起开看看吧!

      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篇1


  乡镇扶贫工作人员是我毕业之后的第一份工作,一晃过去近9个月了,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平时都是坐在办公室里写一些文件之类的软件类的东西,这些东西很重要,是不可以少的。不过对于基层的干部来说,我更多的时间是在做一些具体的事情,以及一些常和老百姓打交道的事情。从接待群众到走访贫困户、从开户主会宣传房前屋后卫生保洁到劝导农户搞好垃圾分类、从参与维护集镇秩序到帮农户清理门前杂物等等...基层工作处处都围绕着群众展开,群众在基层工作中担任着不可缺少的角色。古语有云:人聚则强,人散则弱。同心同德,庶几有成。此言运用于基层干群关系中显得尤为重要,干群关系聚则强,散则弱,只有上下齐心,才能发挥群众工作的重大力量,实现相互依存水乳与共的重大突破。然而当前基层干部队伍或多或少存在这么一些问题,借此机会,我谈谈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基层干部在一线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爱岗敬业精神,工作不扎实。乡镇人员大致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老乡镇工作几十年,没有调整调动过;二是部队转业的事业编制人员;三是新进的公务员。第一类人,工作按部就班,很多文字和电脑工作无法上手,早早做好退休准备;第二类人抱怨工作累待遇低,没有工作前景,于是工作积极性不高;第三类人初出社会,把乡镇工作作为解决就业的平台,不安心想方设法调动。因此,这些乡镇干部大部分不热爱本职工作,也谈不上敬业。他们的服务意识淡薄,工作拈轻怕重,不愿做艰苦细致、服务群众的“小”事情,不想面对群众。表现在平时的工作中,那就是领导反复督促一件事,这些干部们就是无动于衷,即使到村里也是转一圈就走,开展工作满足于当邮递员、传话筒、遥控器,不能扑下身子开展工作。
  二是工作能力不足,不善于和群众打交道,要么张口结舌,要么一上来就恶言相向。据集镇老百姓反映,有些干部在整治违规经营违规摆摊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某某不听劝,我把他的东西都收走了”。此言一出立即激起了老百姓的不满情绪,接下来的工作就很难开展了。部分干部想尽快把工作落实到位能理解,但一味急于求成,缺乏和群众沟通的耐心,良民逼急了也成刁民,最终只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三是干群关系不密切,不能真正担民之忧、解民之苦。有次我在村里搞宣传和征集民意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就板着脸说:“调查询问这些干什么,搞些假摆式,到头来问题还不是解决不了。”可见某些干部的不作为在潜移默化的腐蚀着政府的公信力。部分乡镇干部不愿到农村去,即使到自己所包村组也只见村组干部,不敢接触群众,甚至害怕群众,很少深入到群众之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缺少和群众的沟通交流,就不能及时发现和了解群众中的矛盾和问题,致使部分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和化解,小事成大事,增加了解决的难度,群众意见很大。
  二、如何在一线开展工作
  本人才疏学浅,经过观察和思考暂且只发现以上三点问题,也都是少部分干部存在的情况。我觉得基层工作要做好,关键词是“群众满意度”要提上来,接下来针对以上三个问题,结合“如何提升群众满意度”浅谈基层干部该如何在一线开展工作:
  第一要有责任,敢担当。基层干部在落实上面下来的政策和思想、搞迎检评比整改和报告之余,要腾出精力下村入户,开组长会、户主会,密切联系群众,调查和解决群众反映最迫切的问题,真正把群众的愿望和呼声作为决策的第一信号,为民办实事,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第二要有耐心,注意沟通方式,避免激发矛盾。群众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不仅看你怎么说,更要看你怎么做,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仅仅是个人品行修养问题,还会对群众的思想和行为发生重要的导向作用。要多跟群众拉拉家常,通过聊天与沟通,平等待人,以情感人,保持自己的公仆情怀,以真情实感让百姓感到党委政府的温暖。
  第三要加强培训和学习。一是要落实乡镇干部的集体培训,提升乡镇干部的素质,加强为民办事的能力;二是干部们自身要加强学习,干部们要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学习和群众打交道的方法、学习基层群众纠纷的处理技巧、学习高效的工作方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最需要的就是一颗随时随地都在学习和进步的进取心,这样才能为更多的群众排忧解难。
  三、老百姓眼中的政府干部
  据群众普遍反映,他们坚信只有国泰民安才有好日子过,而中国当前的大好形势都表明绝大部分干部还是有所作为的,临澧县也是如此,现在生活水平提上来了,偷窃抢劫的少了,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他们不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更多的追求精神享受,他们坚信在党委政府的好政策下,在群众和干部的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下,自己能靠勤劳的双手奋斗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篇2

  农村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农村党员则是党在农村的急先锋和先遣队,农村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党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地位。当前在大多数农村的党员干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时间少、内容偏;“联上多,联下少”;质量差、效率低等问题,一些党员甚至在处理问题时方式方法简单粗暴,不考虑群众的感受,群众意见很大。导致问题存在的原因有诸多因素,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够强、问题把不准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农村党员对开展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没有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摆在了次要位置。二是真正走近农民身边,服务群众的时间还不够多。有些农村党员虽然身在农村,但心不在农村,对身边群众不愿意去了解,对群众没有感情,很少甚至不会主动到农民家中走访了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绕道走”,仅有的一些走访也局限于上级指令和硬性指标等。三是农村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内容不全面,党员群众呈现两条平行线,平时不接触,一交叉就是矛盾纠纷,而涉及内容又集中表现为新农村建设规划、村民违规建房、土地征用、计生等问题。党员干部对问题把不准,认为联系服务群众就只包括解决上述问题,忽略其他应该服务的项目和内容,例如带领农民致富、盘活集体资产、服务农业生产、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造成当前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片面、狭窄。
  二、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基础缺失、考核不活
  一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甚至缺失。农村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集体经济就逐步走向衰弱,在当前农村大范围的存在着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甚至缺失的现象,这不仅使得农村党组织失去了联系群众的主要物质纽带,也使得农村党员在面对生产、经营自主性日益扩大的群众面前,缺乏行之有效的联系方法和途径,客观上造成了农村党员“联下少”的现象。二是农村党员干部的考核提拔机制存在诸多弊端。农村党员干部,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的考核不需要群众的参与,群众没有发言权,在涉及到党员干部提拔考核时,存在“一言堂”弊端,大部分乡镇领导说了算,乡镇领导说行就行,群众说了不算,缺乏群众的监督,这就从源头上使得农村的党员干部没有动力去联系服务群众,只要与上级领导保持好关系,考核提拔就不成问题,导致党员干部“联上多”现象大行其道。
  三、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方法不多、渠道不畅
  一是联系和服务群众创新不足,被动执行。当前农村党员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存在以“结对帮扶”、“挂点驻村”等机关干部下乡服务为推手,自己被动参与其中为主要形式的问题,形式单一,缺乏自主创新和主动服务意识。二是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资金不足。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撑,只能停留在进行一般的捐款捐物等简单的帮扶上。三是工作方法简单陈旧。一些农村党员干部落实计划靠“行政命令”,推动工作靠“经济处罚”,解决纠纷靠“恐吓哄骗”。四是人民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不畅。党员对畅通群众意愿表达渠道工作重视不够,党员不愿“惹”群众的事情,以自保心态对待农村工作,造成当前农村一些群众想找党员反映问题却得不到应有的反馈和处理。
  四、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动力不强、作风不实
  一是农村党员干部和党员文化素质还不高,特别是一部分农村党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技能欠缺、观念陈旧,生活水平还不如当地普通群众,更谈不上有效联系和服务群众,造成农村很多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动力严重不足。二是培训形式、学习效果不够好。对农村党员进行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强,短期、形式的培训造成当前农村党员参加了培训却帮不了村民什么忙的尴尬局面。三是党员待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当前农村不少党员还处于贫困状态,生活比较艰难,党内关怀也没有及时得到落实,不落实待遇单方面要求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给党员造成一种义务多,权利少,甚至只有义务没有权利的错误认识,造成了党员履行义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下降。四是工作作风不扎实。一些农村党员热衷于各种各样的会议、检查、评比以及应酬,静下心来抓落实少,倾听群众声音,踏实解决问题更是少之又少,一部分农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看摊守业,不思进取,缺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致富奔小康的本领。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党组织的威信和农村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

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篇3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表现在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贯彻、执行不够坚定,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的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足,不善于运用马列主义、xxx思想和xxx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透过事物表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不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2、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不够牢固。表现在对待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当手头工作稍多时,性子就有些急燥,态度不够和蔼,遇到当事人反复询问的问题时,缺乏耐心,没有合理调整自己的情绪。有时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
  3、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表现在对待工作有时报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有时由于私心作怪,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态度,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有时因此产生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4、存在好人主义、形式主义思想。表现在处理问题时的原则性有待加强,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碍于情面,能不提的就不提,能不管的就不管,好人主义。有时有只求形式,不求落实的问题,具体制度的落实不够严谨,工作时只求是否做了,不求做得好坏。
  5、工作纪律的自我约束方面有待加强。表现在有时有迟到早退的问题,工作着装有时不规范,有时在工作时间处理一些私人事务,特别是父亲患病治疗期间,因为照顾父亲部分影响了工作。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思想上对政治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平时虽然经常参加政治学习,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流于形式,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自己思想意识的更新与党的政策、方针脱节。
  二是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足。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领会不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没有坚实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自己得失的衡量标准,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往往考虑个人得失较多,而忽略了群众的想法,这是工作中缺乏耐心的根本原因。换位思考还做的不够,不能站在劳资双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经常处于旁观者的位置解答咨询,处理工作。
  三是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对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认识有不足,一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的不够,有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存在。另一方面,缺乏敬业精神,对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不能跟上国家劳动法建设的速度,有知识结构滞后的问题。
  四是工作方法简单。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入,思考不深刻,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不能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问题,处理问题。
  三、整改措施
  一是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公仆意识,真正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人民公仆的理论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加强共产主义道德修养;其次,站在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要求自己。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的冲击。最后,要把为人民服务意识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做好各项工作。
  二是加强自我改造,提高综合素质。首先,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务实基础,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其次,注重法律实务,将法律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提高案件处理的规范性、科学性。最后,虚心好学,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多向周围的同志请教。以高度工作责任感和踏实工作作风,严格、公正、文明地执法,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岗敬业的事业心,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扎实工作作风完成党和人民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中多动脑子想办法,做到既坚持原则又灵活主动,不做“老好人”。发扬勇于开拓创新、敢于斗争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开拓工作新局面。
  四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遵守工作纪律的标兵。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形成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遵守工作纪律,严格执行法律程序,严谨、规范、科学地做好各项工作。
  五是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紧跟时代脉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方针、政策,做一名合格的机关工作者。

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篇4

  1.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问题缺少全面深刻的认识,没有处理好“潜绩”与“显绩”的关系,对领导关注的、要考核的“显绩”比较重视,对打基础、利民生的“潜绩”关注不够。比如在农民建房、交通出行、教育卫生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关注度和投入力度与群众需求相比仍相对不足。

  2.有时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弱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慢慢与群众拉开距离,出现了脱离群众的问题。

  3.联系基层、服务群众不深入,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遥控指挥,电话指示、文件指导,对分管领域出现的问题解决力度不够有力、不够彻底。

  4.工作作风漂浮,工作不够务实,强行执行政策多,关心群众需求少,喜欢“和稀泥”。

  5.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注重改善民生,建成了一批过去一直想建而未建的民生项目,但民生领域还有许多短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还比较低,与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

  6.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持久性认识不足,没有深刻领会脱贫攻坚工作给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没有认认真真将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我们当前工作的第一要务。

  7.艰苦朴素作风、抵制不良风气的意志不够坚定,不能经常在内心深处和群众特别是生活困难群众进行换位思考。

  8.深入基层与职工群众面对面的时间少,不愿意到矛盾多、困难多的地方去,只注重自己想了解什么,没有关心群众的诉求。

  9.开展工作还没有完全从便利基层的角度考虑,满足于来什么事办什么事,有什么能力办什么事,为基层办事主要体现在给钱给物,真正关心体贴的少,尊重群众首创意识,发挥主体作用还不够。

  10.部分工作方式方法与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运用新方式、新载体、新手段开展工作的能力还要进一步加强。

  11.基层调查研究不深不透,对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掌握的还不够实、不够全面。

  12.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机关工作,大多数时间都是坐在办公室里办公,很少接触群众。最近几年,也没有花更多时间直接接触基层群众,对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不尽了解,慢慢就与人民群众有了距离,没能与人民群众很好地打成一片。

  13.不能很好地考虑工作对象的实际困难,没有能够做到把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放在第一优先考虑的地位,没有能够全力以赴地为群众着想,还没有真正在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比如在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上,了解的就多关心,不了解的就没有主动去帮助。

  14.下基层与群众交流得少,没有沉下身子接地气,了解基层群众情况不全面,解决实际问题不及时,对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拓思路、出点子、尤其是调查研究不够,出于对分管部门的信任,就交由职能部门去解决,导致与群众的距离渐行渐远,不知不觉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15.工作中先后接触过一些集体访、越级访等信访案件,因个别群众的不合理诉求和过分要求,对信访群众一度抱有偏见,没有站在信访群众的立场和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正确看待和处理群众的合理诉求。

  16.宗旨意识远没有践行在行动上,对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深,对坚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在工作上群众观念淡薄,看不到群众的首创精神,对基层鲜活的典型经验学习总结的不够,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指导工作主观意志成分多,为群众想的少、做的少,服务群众,缺乏真功夫。

  17.“问计于民”的意识不够,没有完全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需、所盼、所急。

  18.随着参加工作时间的增加,工作环境的变化,与基层群众的联系沟通有所弱化,对群众的呼声困难了解不够,有时满足于完成服务发展、服务决策、服务落实,对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更多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考虑得不够多、做得不够好。

  19.在处理加快发展与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上,片面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在维护群众利益方面有所欠缺,对于群众关心的脱贫解困,教育医疗、便利出行、住房保障等民生问题上重视不够,没能时刻做到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和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

  20.不能很好的处理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关系,有时产生了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思想误区;对群众的所思所想、冷暖疾苦不那么上心了,久而久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也就淡化了。

  21.缺乏始终如一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有时自己内心认为只要落实了上级改善民生的“规定动作”“硬性政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广大群众就一定对党感恩、就一定拥护党的领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不好。

  22.总认为“为民发展”就要抓大放小,把工作重点放在大项目、大建设上,只要把经济指标搞上去了,群众生活就上去了,一切困难和问题就迎刃而解。于是无论是做决策还是办事情,考虑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多,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考虑的少,特别是深入到社区贫困家庭访贫问苦更少了。

  23.平时下乡调研检查工作,尽量做到不打招呼、随机抽查,但是或早或晚都会回到城里,在乡镇居住的少,没有真正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不知不觉地在思想上、感情上、行动上疏远了群众。

  24.思想上对“依靠谁”认识不够深刻,有时自认为工作经历多,经验丰富,在碰到困难向基层干部和群众请教学习不够,不注意吸取群众首创的新鲜经验。

  25.随着工作岗位的改变,与老百姓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不够,不自觉地开始与群众存在距离,导致工作中对基层干部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简单化处理,没有很好地针对每个问题沉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途径。

  26.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出现了抽象化、空洞化的倾向,“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有所懈怠,想问题、做决策虽然能够做到出于公心,但也并非完全没有追求个人口碑和自我实现的私心杂念。

  27.为群众服务的宗旨意识有所淡化,虽然手机内存有上千名上访群众的号码,然而有时上访群众的诉求缺少耐心的解释和引导,没有坚定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标准。

  28.在习惯上认为对党负责是宏观性要求,是硬任务;对人民负责是微观性标准,是软约束,特别是认为自身的提拔、任命、考核主要在上级,群众没有决定权,所以更多地考虑如何面对考核,对上“交账”,而对如何使上级精神落地生根,把要求部署转化为惩治腐败、切身维护群众利益方面的考虑较少。

  29.基层调研不深入。自己联系×个乡镇、×个企业、×个社区,平时到这×个联系点去的多,到其他乡镇、企业去的少,深入农户家中走访了解情况的少,听汇报多、看实地少,存在“隔着玻璃看”的现象。

  30.联系群众不紧密。与基层群众联系少,在抓工作、谋发展时,站在群众立场思考少,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不牢,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不多,对基层情况的了解和把握也不够全面准确。

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篇5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表现在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贯彻、执行不够坚定,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的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足,不善于运用马列主义、xxx思想和xxx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透过事物表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不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2、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不够牢固。表现在对待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当手头工作稍多时,性子就有些急燥,态度不够和蔼,遇到当事人反复询问的问题时,缺乏耐心,没有合理调整自己的情绪。有时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

  3、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表现在对待工作有时报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有时由于私心作怪,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态度,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有时因此产生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4、存在好人主义、形式主义思想。表现在处理问题时的原则性有待加强,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碍于情面,能不提的就不提,能不管的就不管,好人主义。有时有只求形式,不求落实的问题,具体制度的落实不够严谨,工作时只求是否做了,不求做得好坏。

  5、工作纪律的自我约束方面有待加强。表现在有时有迟到早退的问题,工作着装有时不规范,有时在工作时间处理一些私人事务,特别是父亲患病治疗期间,因为照顾父亲部分影响了工作。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思想上对政治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平时虽然经常参加政治学习,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流于形式,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自己思想意识的更新与党的政策、方针脱节。

  二是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足。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领会不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没有坚实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自己得失的衡量标准,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往往考虑个人得失较多,而忽略了群众的想法,这是工作中缺乏耐心的根本原因。换位思考还做的不够,不能站在劳资双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经常处于旁观者的位置解答咨询,处理工作。

  三是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对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认识有不足,一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的不够,有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存在。另一方面,缺乏敬业精神,对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不能跟上国家劳动法建设的速度,有知识结构滞后的问题。

  四是工作方法简单。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入,思考不深刻,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不能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问题,处理问题。

  三、整改措施

  一是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公仆意识,真正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人民公仆的理论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加强共产主义道德修养;其次,站在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要求自己。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的冲击。最后,要把为人民服务意识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做好各项工作。

  二是加强自我改造,提高综合素质。首先,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务实基础,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其次,注重法律实务,将法律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提高案件处理的规范性、科学性。最后,虚心好学,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多向周围的同志请教。以高度工作责任感和踏实工作作风,严格、公正、文明地执法,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岗敬业的事业心,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扎实工作作风完成党和人民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中多动脑子想办法,做到既坚持原则又灵活主动,不做“老好人”。发扬勇于开拓创新、敢于斗争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开拓工作新局面。

  四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遵守工作纪律的标兵。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形成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遵守工作纪律,严格执行法律程序,严谨、规范、科学地做好各项工作。

  五是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紧跟时代脉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方针、政策,做一名合格的机关工作者。

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篇6

   农村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农村党员则是党在农村的急先锋和先遣队,农村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党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地位。当前在大多数农村的党员干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时间少、内容偏;“联上多,联下少”;质量差、效率低等问题,一些党员甚至在处理问题时方式方法简单粗暴,不考虑群众的感受,群众意见很大。导致问题存在的原因有诸多因素,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够强、问题把不准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农村党员对开展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没有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摆在了次要位置。二是真正走近农民身边,服务群众的时间还不够多。有些农村党员虽然身在农村,但心不在农村,对身边群众不愿意去了解,对群众没有感情,很少甚至不会主动到农民家中走访了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绕道走”,仅有的一些走访也局限于上级指令和硬性指标等。三是农村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内容不全面,党员群众呈现两条平行线,平时不接触,一交叉就是矛盾纠纷,而涉及内容又集中表现为新农村建设规划、村民违规建房、土地征用、计生等问题。党员干部对问题把不准,认为联系服务群众就只包括解决上述问题,忽略其他应该服务的项目和内容,例如带领农民致富、盘活集体资产、服务农业生产、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造成当前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片面、狭窄。

  二、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基础缺失、考核不活

  一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甚至缺失。农村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集体经济就逐步走向衰弱,在当前农村大范围的存在着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甚至缺失的现象,这不仅使得农村党组织失去了联系群众的主要物质纽带,也使得农村党员在面对生产、经营自主性日益扩大的群众面前,缺乏行之有效的联系方法和途径,客观上造成了农村党员“联下少”的现象。二是农村党员干部的考核提拔机制存在诸多弊端。农村党员干部,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的考核不需要群众的参与,群众没有发言权,在涉及到党员干部提拔考核时,存在“一言堂”弊端,大部分乡镇领导说了算,乡镇领导说行就行,群众说了不算,缺乏群众的监督,这就从源头上使得农村的党员干部没有动力去联系服务群众,只要与上级领导保持好关系,考核提拔就不成问题,导致党员干部“联上多”现象大行其道。

  三、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方法不多、渠道不畅

  一是联系和服务群众创新不足,被动执行。当前农村党员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存在以“结对帮扶”、“挂点驻村”等机关干部下乡服务为推手,自己被动参与其中为主要形式的问题,形式单一,缺乏自主创新和主动服务意识。二是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资金不足。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撑,只能停留在进行一般的捐款捐物等简单的帮扶上。三是工作方法简单陈旧。一些农村党员干部落实计划靠“行政命令”,推动工作靠“经济处罚”,解决纠纷靠“恐吓哄骗”。四是人民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不畅。党员对畅通群众意愿表达渠道工作重视不够,党员不愿“惹”群众的事情,以自保心态对待农村工作,造成当前农村一些群众想找党员反映问题却得不到应有的反馈和处理。

  四、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动力不强、作风不实

  一是农村党员干部和党员文化素质还不高,特别是一部分农村党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技能欠缺、观念陈旧,生活水平还不如当地普通群众,更谈不上有效联系和服务群众,造成农村很多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动力严重不足。二是培训形式、学习效果不够好。对农村党员进行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强,短期、形式的培训造成当前农村党员参加了培训却帮不了村民什么忙的尴尬局面。三是党员待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当前农村不少党员还处于贫困状态,生活比较艰难,党内关怀也没有及时得到落实,不落实待遇单方面要求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给党员造成一种义务多,权利少,甚至只有义务没有权利的错误认识,造成了党员履行义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下降。四是工作作风不扎实。一些农村党员热衷于各种各样的会议、检查、评比以及应酬,静下心来抓落实少,倾听群众声音,踏实解决问题更是少之又少,一部分农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看摊守业,不思进取,缺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致富奔小康的本领。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党组织的威信和农村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

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篇7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

  原因:一些农村党员对开展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没有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摆在了次要位置。

  二、是真正走近农民身边,服务群众的时间还不够多。

  原因:有些农村党员虽然身在农村,但心不在农村,对身边群众不愿意去了解,对群众没有感情,很少甚至不会主动到农民家中走访了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绕道走”,仅有的一些走访也局限于上级指令和硬性指标等。

  三、是农村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内容不全面,党员群众呈现两条平行线,平时不接触,一交叉就是矛盾纠纷,而涉及内容又集中表现为新农村建设规划、村民违规建房、土地征用、计生等问题。

  原因:党员干部对问题把不准,认为联系服务群众就只包括解决上述问题,忽略其他应该服务的项目和内容,例如带领农民致富、盘活集体资产、服务农业生产、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造成当前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片面、狭窄。

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篇8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表现在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贯彻、执行不够坚定,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的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足,不善于运用马列主义、xxx思想和xxx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透过事物表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不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2、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不够牢固。表现在对待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当手头工作稍多时,性子就有些急燥,态度不够和蔼,遇到当事人反复询问的问题时,缺乏耐心,没有合理调整自己的情绪。有时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

  3、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表现在对待工作有时报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有时由于私心作怪,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态度,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有时因此产生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4、存在好人主义、形式主义思想。表现在处理问题时的原则性有待加强,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碍于情面,能不提的就不提,能不管的就不管,好人主义。有时有只求形式,不求落实的问题,具体制度的落实不够严谨,工作时只求是否做了,不求做得好坏。

  5、工作纪律的自我约束方面有待加强。表现在有时有迟到早退的问题,工作着装有时不规范,有时在工作时间处理一些私人事务,特别是父亲患病治疗期间,因为照顾父亲部分影响了工作。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思想上对政治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平时虽然经常参加政治学习,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流于形式,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自己思想意识的更新与党的政策、方针脱节。

  二是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足。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领会不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没有坚实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自己得失的衡量标准,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往往考虑个人得失较多,而忽略了群众的想法,这是工作中缺乏耐心的根本原因。换位思考还做的不够,不能站在劳资双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经常处于旁观者的位置解答咨询,处理工作。

  三是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对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认识有不足,一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的不够,有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存在。另一方面,缺乏敬业精神,对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不能跟上国家劳动法建设的速度,有知识结构滞后的问题。

  四是工作方法简单。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入,思考不深刻,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不能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问题,处理问题。

  三、整改措施

  一是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公仆意识,真正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人民公仆的理论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加强共产主义道德修养;其次,站在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要求自己。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的冲击。最后,要把为人民服务意识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做好各项工作。

  二是加强自我改造,提高综合素质。首先,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务实基础,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其次,注重法律实务,将法律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提高案件处理的规范性、科学性。最后,虚心好学,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多向周围的同志请教。以高度工作责任感和踏实工作作风,严格、公正、文明地执法,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岗敬业的事业心,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扎实工作作风完成党和人民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中多动脑子想办法,做到既坚持原则又灵活主动,不做“老好人”。发扬勇于开拓创新、敢于斗争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开拓工作新局面。

  四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遵守工作纪律的标兵。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形成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遵守工作纪律,严格执行法律程序,严谨、规范、科学地做好各项工作。

  五是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紧跟时代脉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方针、政策,做一名合格的机关工作者。

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篇9

  一、存在的问题

  1.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方面。

  斗争精神不够强烈,虽然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不移,但当遇到一些与理想信念相违背的人和事时,勇敢站出来批驳的勇气和行动不够,传递正能量的政治责任意识还不强。

  2.在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方面。

  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核心要义、丰富内涵理解还不够,对其内涵把握不够深刻。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使命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没有把初心与自己的行动有效地结合起来,在落实具体工作的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充分地去考虑破解之道,思想上存在懈怠情绪。

  3.在群众观点、观众立场、群众感情、服务群众方面。

  在工作遇到特别棘手的问题时,深入群众当中调查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做得不够,深入基层和群众还不够,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调研的次数偏少。

  4.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方面。

  好人主义遏制不力。在工作推进中,感到大家同志在一起工作是缘份,尽可能多说好话、多做补台的工作,平时拉袖子、提个醒、讲问题不够坦率直接,怕伤感情、怕影响同志间的团结,存在批评不够严肃、执纪不够严厉的问题。

  5.在思想觉悟、能力素质、担当作为、道德修养、作风形象方面。

  针对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要求,自己还存在凭经验、按老套路开展工作的情况,从长远谋划党的建设不够,缺乏前瞻性。

  6.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面。

  虽然能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执行准则和条例,坚决抵制“围猎”腐蚀等各种不正之风,但是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被拉拢腐蚀甚至被“围猎”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自律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二、原因分析

  1.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严峻形势虽认识不够,对政治谣言、小道消息、噪音杂音的抵制不够有力。

  2.作为班子成员,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得不到位,学习还是不够系统深入,对工作投入的精力多,对学习投入的精力相对较少,影响了学习进度,从而也影响了实际的效果。

  3.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做得不够,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上践行不够到位。

  4.对一些自感非原则性的问题,抹不开情面,拉不下面子,怕伤害同志之间感情,怕影响大家的工作积极性,而和气多,批评少。

  5.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方面有所欠缺,忙于应付多、主动落实少,研究情况多、解决问题少,敢想敢干的创新精神不足。

  6.执纪监督问责仍需加强,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监督问责还不够严格。

  三、整改措施

  1.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保持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关系和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问题和关键时节,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敏锐性,始终保持端正的政治态度,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2.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决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3.牢固树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宗旨意识,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多了解第一手情况,多向群众学习,深入实际了解群众的困难和疾苦,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亲近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持续开展脱贫攻坚走访帮扶,切实维护党在群众中的形象。

  4.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培养清廉理念,做到廉洁自律,让廉洁从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永葆共产党员清正廉洁本色。

  5.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提升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能力素质,努力奋进、开拓进取,在新时代作出新业绩。

  6.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表现,主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管住自己、把住小节,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轨、不越界。

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篇10

  1.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问题缺少全面深刻的认识,没有处理好“潜绩”与“显绩”的关系,对领导关注的、要考核的“显绩”比较重视,对打基础、利民生的“潜绩”关注不够。比如在农民建房、交通出行、教育卫生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关注度和投入力度与群众需求相比仍相对不足。

  2.有时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弱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慢慢与群众拉开距离,出现了脱离群众的问题。

  3.联系基层、服务群众不深入,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遥控指挥,电话指示、文件指导,对分管领域出现的问题解决力度不够有力、不够彻底。

  4.工作作风漂浮,工作不够务实,强行执行政策多,关心群众需求少,喜欢“和稀泥”。

  5.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注重改善民生,建成了一批过去一直想建而未建的民生项目,但民生领域还有许多短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还比较低,与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

  6.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持久性认识不足,没有深刻领会脱贫攻坚工作给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没有认认真真将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我们当前工作的第一要务。

  7.艰苦朴素作风、抵制不良风气的意志不够坚定,不能经常在内心深处和群众特别是生活困难群众进行换位思考。

  8.深入基层与职工群众面对面的时间少,不愿意到矛盾多、困难多的地方去,只注重自己想了解什么,没有关心群众的诉求。

  9.开展工作还没有完全从便利基层的角度考虑,满足于来什么事办什么事,有什么能力办什么事,为基层办事主要体现在给钱给物,真正关心体贴的少,尊重群众首创意识,发挥主体作用还不够。

  10.部分工作方式方法与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运用新方式、新载体、新手段开展工作的能力还要进一步加强。

  11.基层调查研究不深不透,对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掌握的还不够实、不够全面。

  12.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机关工作,大多数时间都是坐在办公室里办公,很少接触群众。最近几年,也没有花更多时间直接接触基层群众,对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不尽了解,慢慢就与人民群众有了距离,没能与人民群众很好地打成一片。

  13.不能很好地考虑工作对象的实际困难,没有能够做到把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放在第一优先考虑的地位,没有能够全力以赴地为群众着想,还没有真正在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比如在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上,了解的就多关心,不了解的就没有主动去帮助。

  14.下基层与群众交流得少,没有沉下身子接地气,了解基层群众情况不全面,解决实际问题不及时,对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拓思路、出点子、尤其是调查研究不够,出于对分管部门的信任,就交由职能部门去解决,导致与群众的距离渐行渐远,不知不觉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15.工作中先后接触过一些集体访、越级访等信访案件,因个别群众的不合理诉求和过分要求,对信访群众一度抱有偏见,没有站在信访群众的立场和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正确看待和处理群众的合理诉求。

  16.宗旨意识远没有践行在行动上,对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深,对坚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在工作上群众观念淡薄,看不到群众的首创精神,对基层鲜活的典型经验学习总结的不够,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指导工作主观意志成分多,为群众想的少、做的少,服务群众,缺乏真功夫。

  17.“问计于民”的意识不够,没有完全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需、所盼、所急。

  18.随着参加工作时间的增加,工作环境的变化,与基层群众的联系沟通有所弱化,对群众的呼声困难了解不够,有时满足于完成服务发展、服务决策、服务落实,对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更多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考虑得不够多、做得不够好。

  19.在处理加快发展与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上,片面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在维护群众利益方面有所欠缺,对于群众关心的脱贫解困,教育医疗、便利出行、住房保障等民生问题上重视不够,没能时刻做到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和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

  20.不能很好的处理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关系,有时产生了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思想误区;对群众的所思所想、冷暖疾苦不那么上心了,久而久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也就淡化了。

  21.缺乏始终如一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有时自己内心认为只要落实了上级改善民生的“规定动作”“硬性政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广大群众就一定对党感恩、就一定拥护党的领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不好。

  22.总认为“为民发展”就要抓大放小,把工作重点放在大项目、大建设上,只要把经济指标搞上去了,群众生活就上去了,一切困难和问题就迎刃而解。于是无论是做决策还是办事情,考虑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多,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考虑的少,特别是深入到社区贫困家庭访贫问苦更少了。

  23.平时下乡调研检查工作,尽量做到不打招呼、随机抽查,但是或早或晚都会回到城里,在乡镇居住的少,没有真正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不知不觉地在思想上、感情上、行动上疏远了群众。

  24.思想上对“依靠谁”认识不够深刻,有时自认为工作经历多,经验丰富,在碰到困难向基层干部和群众请教学习不够,不注意吸取群众首创的新鲜经验。

  25.随着工作岗位的改变,与老百姓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不够,不自觉地开始与群众存在距离,导致工作中对基层干部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简单化处理,没有很好地针对每个问题沉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途径。

  26.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出现了抽象化、空洞化的倾向,“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有所懈怠,想问题、做决策虽然能够做到出于公心,但也并非完全没有追求个人口碑和自我实现的私心杂念。

  27.为群众服务的宗旨意识有所淡化,虽然手机内存有上千名上访群众的号码,然而有时上访群众的诉求缺少耐心的解释和引导,没有坚定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标准。

  28.在习惯上认为对党负责是宏观性要求,是硬任务;对人民负责是微观性标准,是软约束,特别是认为自身的提拔、任命、考核主要在上级,群众没有决定权,所以更多地考虑如何面对考核,对上“交账”,而对如何使上级精神落地生根,把要求部署转化为惩治腐败、切身维护群众利益方面的考虑较少。

  29.基层调研不深入。自己联系×个乡镇、×个企业、×个社区,平时到这×个联系点去的多,到其他乡镇、企业去的少,深入农户家中走访了解情况的少,听汇报多、看实地少,存在“隔着玻璃看”的现象。

  30.联系群众不紧密。与基层群众联系少,在抓工作、谋发展时,站在群众立场思考少,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不牢,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不多,对基层情况的了解和把握也不够全面准确。

  31.工作方法较简单。开展群众工作的方式还是按部就班,在与时俱进地将群众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还有待提升。对群众基本需求等问题重视不够,解决办法不多,还只停留在“送钱、送物”上,帮助基层和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力度不大。

  32.听不进意见。下级和职工群众的话听不进去,有时下级和职工群众汇报工作、反应情况时,不是耐心细致听取对方的陈述,不让下级把话说完,就劈头盖脸的把下级和职工训斥一顿。结果是下级有话不敢说,有不同意见不敢反应,干群之间的鸿沟也就越来越深。

  33.调研不深入。在工作遇到特别棘手的问题时,不是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职工群众中,摸清问题的原因,找准问题内在关系,从而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而是盲目的拍脑袋定板,拍板的方案即缺乏科学性,让执行者左右为难不说,严重时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34.对下负责少。实际工作中,不折不扣的完成上级组织和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不差分毫的贯彻领导的意图,领导一句话语、一个眼神自己就知道该干什么、该怎么干、怎样能干好,但是,有时对于职工和群众反映的情况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有时甚至不顾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去满足对领导的高度负责。

  35.科学决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同志在重大决策中充分倾听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不够,对部门和基层干部提要求多、布置任务多,对思想、工作和生活关心少,在工作方式方法上需要改进。

  36.没有落实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工作精力用于开会和日常事务过多,用于联系群众、联系基层时间不够;在办公室、会议室多,下基层入农家不够;听单位领导汇报比较多,与一般干部及群众接触不够;主观意愿成份多,广泛听取同事、群众意见不够。没有很好地发掘群众的首创精神,没有做到真正把人民群众当老师、当亲人、当英雄,政绩观、群众观有所偏离,过于追求发展,考虑名次,有所忽视民生改善和百姓诉求,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方面力度不大。

  37.在工作决策部署和精力投放上,偏重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经济工作,对民生改善、社会事业投入精力偏少。

  38.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上,还没有完全从群众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出发,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不够。

  39.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被动解决多、主动解决少,解民难、纾民困、化民忧的工作力度还需要加大。

  40.对全县困难群体,还停留在解决基本生活保障层面,多数是安排有关部门按政策搞好救助,逢年过节走访慰问,深入跟踪帮扶少,“群众提出要求、党政解决问题、群众进行评价”的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41.调查研究不够深入,虽然也经常深入村居,但是由于调研时间限制,与群众沟通交流不深入细致,有时候只注重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没有关注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对一些深层次问题挖掘不够,分析不透,没有真正做到解剖麻雀、举一反三。

  42.随着阅历增长、环境变化,不自觉地在思想深处对“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认识出现模糊,潜意识中在处理对上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的关系上出现偏差,以至在工作中考虑上级满意不满意的时候多一些,考虑群众高兴不高兴的时候就相对少一些。群众观念淡化、为民情怀弱化,没有实实在在地站在贫困群众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也就不能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

  43.在工作和生活中缺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意识,没有树牢群众立场和群众观念,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结合分管工作,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较少,对实际情况掌握不全面、不准确。听取群众意见不多,工作争先创优意识不强,还不够积极主动。

  44.自己认为来自于基层,对问题比较了解,对情况比较熟悉,因而,不能很好地考虑工作对象的实际困难,没有能够做到把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放在第一优先考虑的地位,没有能够全力以赴地为群众着想,还没有真正在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

  45.没有始终如一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有时自己内心认为只要落实了上级改善民生的“规定动作”、“硬性政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广大群众就一定对党感恩、就一定拥护党的领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不好。

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篇11

  中国革命的斗争史证明了一个真理,就是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回顾我们党在战争年代能取得胜利,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如果我们脱离了群众、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和颠覆。历史证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是我们党无往不胜的根本。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我们党依靠群众,依靠信念,勇于胜利,取得了历史辉煌的伟大胜利。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党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党长期执政的历程,是一部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鲜活佐证。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且创造性地贯彻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贯彻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和具体活动中,我们党才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群众路线是我党发家和发展的传家宝,既有理论上的成熟,更有实践上的检验。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不管时代怎么变革、经济如何发展,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民本理念不能放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不能改变,否则,我们就会丢掉执政的土壤、丧失执政的根基。党的群众路线关系着民心向背,左右着党群脉动。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财富的丰富、执政环境的优化,部分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有的党员干部发生角色错位,由“人民公仆”变为“群众主人”,自认为可以主宰群众、支配群众、代表群众,从根本上脱离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看不起群众,认为群众无知,从心理上拒绝群众;有的党员干部不关心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久拖不办,从感情上伤害了群众,等等。诚然,这些现象仅存于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但其行为却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声誉,腐蚀了党的肌体,玷污了党的纯洁,伤害了人民的感情,削弱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要保证群众路线不失其根本实质,必须要提高走群众路线的能力,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就是为人民服务,使群众得利。党员干部要真心实意当人民群众的服务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切实做到“民困我解、民需我帮、民求我应”。党的所有工作和一切发展都需要群众参与,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是改进党的领导、实现科学执政的最好“助推剂”。党员干部要发挥宣传的作用,通过建立党群思想沟通和合理有序反映意见、建议的新平台,把群众组织、调动起来。

  新时期,新任务,党给我们广大党员提出了更高的奋进目标,要求我们从更加善于做群众工作,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不管任何时候,群众都是我们最坚实的支撑和基础,这也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新生动力。群众路线蕴含着深厚的政治思想,把党的奋斗目标凸显集中地概括了出来,认真学习领悟,就是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到具体工作之中,切实关注并解决民生问题,让人民在物质生活大大提高的同时能够享受到完善的社会福利,愉快和谐地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着力树立群众观点、着力解群众决突出问题、着力改进工作作风、着力建立长效机制为重点,努力建设党和人民满意的干部队伍,不断提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水平,这正是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的动力和奋斗的目标。

  在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走好群众路线,进一步密切群众变得尤为重要。新时期的群众路线是要各级领导干部主动深入地到群众中去,把群众当成我们的衣食父母,把老百姓的柴米油盐作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群众路线不是简单的送温暖和施恩惠,是要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时刻关注大众民生,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所难,真正的为老百姓做实事,真情为百姓排忧解难。“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管是在什么时候,群众都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最有力的后盾,这也是我们党永葆生机的力量源泉。坚持群众路线,将权力用于群众之中,权为民所赋,亦当为民所用,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是服务和奉献,为群众掌好权、用好权,多干实事、多办好事,努力将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群众的职能优势,将权力化作服务群众的工具,引导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队伍积极为群众服务,当好群众的“勤务兵”。

  就国企而言,存在着企业效率与职工个人利益、企业盈利与职工劳资待遇、企业利润与职工生活福利、企业条件与职工生产环境,以及企业管理发展模式与职工切身利益的享受分配等错综复杂、相互制约和情感交结的操作环节及法规流程。作为国企党员干部和领导,更应该把党的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和职工的沃土之中,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企为民”的理念,做到思想上尊重职工、政治上代表职工、感情上贴近职工、工作上为了职工,一切从职工群众的利益出发,多为职工群众着想办事,大走群众路线,实施厂务公开,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以调查研究为基本手段,倾听职工群众的意见和诉求,不断解决企业发展和职工利益分配等各方面的基本问题,达到均衡、和谐、有力、成效,才能使企业和职工群众共同品尝到改革发展的硕果、享受和谐进取的乐趣、体验恪尽职守的快乐、拥有积极奋斗的希望,才能得到职工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才能在国企建设和事业发展中取得新发展,迎得新胜利。

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篇12

  为民,就是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忠实地贯彻执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当好人民公仆,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一切工作就无从谈起。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民服务解难题是目标之一,旨在为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以为民谋利、为民负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事情办得好不好,最终要由群众来评价,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取信于民是我们为政的根本。我们要树立威信,就必须以民为根本,为人民办实事。

  党员干部要立足本职,担使命,带头为民服务解难题,要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功夫用到带头为民服务解难题上,用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利长远的好事,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不折不扣地把干事创业敢担当融入到本职业务工作中去,抓在具体的细节问题上,在细节处下功夫。要多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坚决整治消极应付、推诿扯皮、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讲的是“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将主题教育活动落到实处,解决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真正实现为民服务解难题。

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篇13

   农村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农村党员则是党在农村的急先锋和先遣队,农村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党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地位。当前在大多数农村的党员干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时间少、内容偏;“联上多,联下少”;质量差、效率低等问题,一些党员甚至在处理问题时方式方法简单粗暴,不考虑群众的感受,群众意见很大。导致问题存在的原因有诸多因素,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够强、问题把不准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农村党员对开展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没有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摆在了次要位置。二是真正走近农民身边,服务群众的时间还不够多。有些农村党员虽然身在农村,但心不在农村,对身边群众不愿意去了解,对群众没有感情,很少甚至不会主动到农民家中走访了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绕道走”,仅有的一些走访也局限于上级指令和硬性指标等。三是农村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内容不全面,党员群众呈现两条平行线,平时不接触,一交叉就是矛盾纠纷,而涉及内容又集中表现为新农村建设规划、村民违规建房、土地征用、计生等问题。党员干部对问题把不准,认为联系服务群众就只包括解决上述问题,忽略其他应该服务的项目和内容,例如带领农民致富、盘活集体资产、服务农业生产、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造成当前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片面、狭窄。

  二、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基础缺失、考核不活

  一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甚至缺失。农村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集体经济就逐步走向衰弱,在当前农村大范围的存在着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甚至缺失的现象,这不仅使得农村党组织失去了联系群众的主要物质纽带,也使得农村党员在面对生产、经营自主性日益扩大的群众面前,缺乏行之有效的联系方法和途径,客观上造成了农村党员“联下少”的现象。二是农村党员干部的考核提拔机制存在诸多弊端。农村党员干部,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的考核不需要群众的参与,群众没有发言权,在涉及到党员干部提拔考核时,存在“一言堂”弊端,大部分乡镇领导说了算,乡镇领导说行就行,群众说了不算,缺乏群众的监督,这就从源头上使得农村的党员干部没有动力去联系服务群众,只要与上级领导保持好关系,考核提拔就不成问题,导致党员干部“联上多”现象大行其道。

  三、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方法不多、渠道不畅

  一是联系和服务群众创新不足,被动执行。当前农村党员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存在以“结对帮扶”、“挂点驻村”等机关干部下乡服务为推手,自己被动参与其中为主要形式的问题,形式单一,缺乏自主创新和主动服务意识。二是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资金不足。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撑,只能停留在进行一般的捐款捐物等简单的帮扶上。三是工作方法简单陈旧。一些农村党员干部落实计划靠“行政命令”,推动工作靠“经济处罚”,解决纠纷靠“恐吓哄骗”。四是人民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不畅。党员对畅通群众意愿表达渠道工作重视不够,党员不愿“惹”群众的事情,以自保心态对待农村工作,造成当前农村一些群众想找党员反映问题却得不到应有的反馈和处理。

  四、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动力不强、作风不实

  一是农村党员干部和党员文化素质还不高,特别是一部分农村党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技能欠缺、观念陈旧,生活水平还不如当地普通群众,更谈不上有效联系和服务群众,造成农村很多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动力严重不足。二是培训形式、学习效果不够好。对农村党员进行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强,短期、形式的培训造成当前农村党员参加了培训却帮不了村民什么忙的尴尬局面。三是党员待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当前农村不少党员还处于贫困状态,生活比较艰难,党内关怀也没有及时得到落实,不落实待遇单方面要求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给党员造成一种义务多,权利少,甚至只有义务没有权利的错误认识,造成了党员履行义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下降。四是工作作风不扎实。一些农村党员热衷于各种各样的会议、检查、评比以及应酬,静下心来抓落实少,倾听群众声音,踏实解决问题更是少之又少,一部分农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看摊守业,不思进取,缺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致富奔小康的本领。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党组织的威信和农村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

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篇14

  农村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农村党员则是党在农村的急先锋和先遣队,农村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党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地位。当前在大多数农村的党员干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时间少、内容偏;“联上多,联下少”;质量差、效率低等问题,一些党员甚至在处理问题时方式方法简单粗暴,不考虑群众的感受,群众意见很大。导致问题存在的原因有诸多因素,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够强、问题把不准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农村党员对开展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没有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摆在了次要位置。二是真正走近农民身边,服务群众的时间还不够多。有些农村党员虽然身在农村,但心不在农村,对身边群众不愿意去了解,对群众没有感情,很少甚至不会主动到农民家中走访了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绕道走”,仅有的一些走访也局限于上级指令和硬性指标等。三是农村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内容不全面,党员群众呈现两条平行线,平时不接触,一交叉就是矛盾纠纷,而涉及内容又集中表现为新农村建设规划、村民违规建房、土地征用、计生等问题。党员干部对问题把不准,认为联系服务群众就只包括解决上述问题,忽略其他应该服务的项目和内容,例如带领农民致富、盘活集体资产、服务农业生产、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造成当前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片面、狭窄。

  二、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基础缺失、考核不活

  一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甚至缺失。农村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集体经济就逐步走向衰弱,在当前农村大范围的存在着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甚至缺失的现象,这不仅使得农村党组织失去了联系群众的主要物质纽带,也使得农村党员在面对生产、经营自主性日益扩大的群众面前,缺乏行之有效的联系方法和途径,客观上造成了农村党员“联下少”的现象。二是农村党员干部的考核提拔机制存在诸多弊端。农村党员干部,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的考核不需要群众的参与,群众没有发言权,在涉及到党员干部提拔考核时,存在“一言堂”弊端,大部分乡镇领导说了算,乡镇领导说行就行,群众说了不算,缺乏群众的监督,这就从源头上使得农村的党员干部没有动力去联系服务群众,只要与上级领导保持好关系,考核提拔就不成问题,导致党员干部“联上多”现象大行其道。

  三、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方法不多、渠道不畅

  一是联系和服务群众创新不足,被动执行。当前农村党员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存在以“结对帮扶”、“挂点驻村”等机关干部下乡服务为推手,自己被动参与其中为主要形式的问题,形式单一,缺乏自主创新和主动服务意识。二是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资金不足。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撑,只能停留在进行一般的捐款捐物等简单的帮扶上。三是工作方法简单陈旧。一些农村党员干部落实计划靠“行政命令”,推动工作靠“经济处罚”,解决纠纷靠“恐吓哄骗”。四是人民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不畅。党员对畅通群众意愿表达渠道工作重视不够,党员不愿“惹”群众的事情,以自保心态对待农村工作,造成当前农村一些群众想找党员反映问题却得不到应有的反馈和处理。

  四、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动力不强、作风不实

  一是农村党员干部和党员文化素质还不高,特别是一部分农村党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技能欠缺、观念陈旧,生活水平还不如当地普通群众,更谈不上有效联系和服务群众,造成农村很多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动力严重不足。二是培训形式、学习效果不够好。对农村党员进行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强,短期、形式的培训造成当前农村党员参加了培训却帮不了村民什么忙的尴尬局面。三是党员待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当前农村不少党员还处于贫困状态,生活比较艰难,党内关怀也没有及时得到落实,不落实待遇单方面要求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给党员造成一种义务多,权利少,甚至只有义务没有权利的错误认识,造成了党员履行义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下降。四是工作作风不扎实。一些农村党员热衷于各种各样的会议、检查、评比以及应酬,静下心来抓落实少,倾听群众声音,踏实解决问题更是少之又少,一部分农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看摊守业,不思进取,缺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致富奔小康的本领。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党组织的威信和农村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

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篇15

  1.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问题缺少全面深刻的认识,没有处理好“潜绩”与“显绩”的关系,对领导关注的、要考核的“显绩”比较重视,对打基础、利民生的“潜绩”关注不够。比如在农民建房、交通出行、教育卫生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关注度和投入力度与群众需求相比仍相对不足。

  2.有时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弱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慢慢与群众拉开距离,出现了脱离群众的问题。

  3.联系基层、服务群众不深入,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遥控指挥,电话指示、文件指导,对分管领域出现的问题解决力度不够有力、不够彻底。

  4.工作作风漂浮,工作不够务实,强行执行政策多,关心群众需求少,喜欢“和稀泥”。

  5.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注重改善民生,建成了一批过去一直想建而未建的民生项目,但民生领域还有许多短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还比较低,与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

  6.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持久性认识不足,没有深刻领会脱贫攻坚工作给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没有认认真真将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我们当前工作的第一要务。

  7.艰苦朴素作风、抵制不良风气的意志不够坚定,不能经常在内心深处和群众特别是生活困难群众进行换位思考。

  8.深入基层与职工群众面对面的时间少,不愿意到矛盾多、困难多的地方去,只注重自己想了解什么,没有关心群众的诉求。

  9.开展工作还没有完全从便利基层的角度考虑,满足于来什么事办什么事,有什么能力办什么事,为基层办事主要体现在给钱给物,真正关心体贴的少,尊重群众首创意识,发挥主体作用还不够。

  10.部分工作方式方法与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运用新方式、新载体、新手段开展工作的能力还要进一步加强。

  11.基层调查研究不深不透,对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掌握的还不够实、不够全面。

  12.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机关工作,大多数时间都是坐在办公室里办公,很少接触群众。最近几年,也没有花更多时间直接接触基层群众,对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不尽了解,慢慢就与人民群众有了距离,没能与人民群众很好地打成一片。

  13.不能很好地考虑工作对象的实际困难,没有能够做到把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放在第一优先考虑的地位,没有能够全力以赴地为群众着想,还没有真正在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比如在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上,了解的就多关心,不了解的就没有主动去帮助。

  14.下基层与群众交流得少,没有沉下身子接地气,了解基层群众情况不全面,解决实际问题不及时,对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拓思路、出点子、尤其是调查研究不够,出于对分管部门的信任,就交由职能部门去解决,导致与群众的距离渐行渐远,不知不觉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15.工作中先后接触过一些集体访、越级访等信访案件,因个别群众的不合理诉求和过分要求,对信访群众一度抱有偏见,没有站在信访群众的立场和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正确看待和处理群众的合理诉求。

  16.宗旨意识远没有践行在行动上,对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深,对坚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在工作上群众观念淡薄,看不到群众的首创精神,对基层鲜活的典型经验学习总结的不够,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指导工作主观意志成分多,为群众想的少、做的少,服务群众,缺乏真功夫。

  17.“问计于民”的意识不够,没有完全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需、所盼、所急。

  18.随着参加工作时间的增加,工作环境的变化,与基层群众的联系沟通有所弱化,对群众的呼声困难了解不够,有时满足于完成服务发展、服务决策、服务落实,对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更多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考虑得不够多、做得不够好。

  19.在处理加快发展与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上,片面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在维护群众利益方面有所欠缺,对于群众关心的脱贫解困,教育医疗、便利出行、住房保障等民生问题上重视不够,没能时刻做到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和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

  20.不能很好的处理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关系,有时产生了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思想误区;对群众的所思所想、冷暖疾苦不那么上心了,久而久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也就淡化了。

  21.缺乏始终如一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有时自己内心认为只要落实了上级改善民生的“规定动作”“硬性政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广大群众就一定对党感恩、就一定拥护党的领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不好。

  22.总认为“为民发展”就要抓大放小,把工作重点放在大项目、大建设上,只要把经济指标搞上去了,群众生活就上去了,一切困难和问题就迎刃而解。于是无论是做决策还是办事情,考虑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多,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考虑的少,特别是深入到社区贫困家庭访贫问苦更少了。

  23.平时下乡调研检查工作,尽量做到不打招呼、随机抽查,但是或早或晚都会回到城里,在乡镇居住的少,没有真正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不知不觉地在思想上、感情上、行动上疏远了群众。

  24.思想上对“依靠谁”认识不够深刻,有时自认为工作经历多,经验丰富,在碰到困难向基层干部和群众请教学习不够,不注意吸取群众首创的新鲜经验。

  25.随着工作岗位的改变,与老百姓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不够,不自觉地开始与群众存在距离,导致工作中对基层干部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简单化处理,没有很好地针对每个问题沉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途径。

  26.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出现了抽象化、空洞化的倾向,“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有所懈怠,想问题、做决策虽然能够做到出于公心,但也并非完全没有追求个人口碑和自我实现的私心杂念。

  27.为群众服务的宗旨意识有所淡化,虽然手机内存有上千名上访群众的号码,然而有时上访群众的诉求缺少耐心的解释和引导,没有坚定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标准。

  28.在习惯上认为对党负责是宏观性要求,是硬任务;对人民负责是微观性标准,是软约束,特别是认为自身的提拔、任命、考核主要在上级,群众没有决定权,所以更多地考虑如何面对考核,对上“交账”,而对如何使上级精神落地生根,把要求部署转化为惩治腐败、切身维护群众利益方面的考虑较少。

  29.基层调研不深入。自己联系×个乡镇、×个企业、×个社区,平时到这×个联系点去的多,到其他乡镇、企业去的少,深入农户家中走访了解情况的少,听汇报多、看实地少,存在“隔着玻璃看”的现象。

  30.联系群众不紧密。与基层群众联系少,在抓工作、谋发展时,站在群众立场思考少,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不牢,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不多,对基层情况的了解和把握也不够全面准确。

  31.工作方法较简单。开展群众工作的方式还是按部就班,在与时俱进地将群众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还有待提升。对群众基本需求等问题重视不够,解决办法不多,还只停留在“送钱、送物”上,帮助基层和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力度不大。

  32.听不进意见。下级和职工群众的话听不进去,有时下级和职工群众汇报工作、反应情况时,不是耐心细致听取对方的陈述,不让下级把话说完,就劈头盖脸的把下级和职工训斥一顿。结果是下级有话不敢说,有不同意见不敢反应,干群之间的鸿沟也就越来越深。

  33.调研不深入。在工作遇到特别棘手的问题时,不是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职工群众中,摸清问题的原因,找准问题内在关系,从而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而是盲目的拍脑袋定板,拍板的方案即缺乏科学性,让执行者左右为难不说,严重时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34.对下负责少。实际工作中,不折不扣的完成上级组织和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不差分毫的贯彻领导的意图,领导一句话语、一个眼神自己就知道该干什么、该怎么干、怎样能干好,但是,有时对于职工和群众反映的情况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有时甚至不顾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去满足对领导的高度负责。

  35.科学决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同志在重大决策中充分倾听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不够,对部门和基层干部提要求多、布置任务多,对思想、工作和生活关心少,在工作方式方法上需要改进。

  36.没有落实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工作精力用于开会和日常事务过多,用于联系群众、联系基层时间不够;在办公室、会议室多,下基层入农家不够;听单位领导汇报比较多,与一般干部及群众接触不够;主观意愿成份多,广泛听取同事、群众意见不够。没有很好地发掘群众的首创精神,没有做到真正把人民群众当老师、当亲人、当英雄,政绩观、群众观有所偏离,过于追求发展,考虑名次,有所忽视民生改善和百姓诉求,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方面力度不大。

  37.在工作决策部署和精力投放上,偏重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经济工作,对民生改善、社会事业投入精力偏少。

  38.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上,还没有完全从群众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出发,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不够。

  39.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被动解决多、主动解决少,解民难、纾民困、化民忧的工作力度还需要加大。

  40.对全县困难群体,还停留在解决基本生活保障层面,多数是安排有关部门按政策搞好救助,逢年过节走访慰问,深入跟踪帮扶少,“群众提出要求、党政解决问题、群众进行评价”的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41.调查研究不够深入,虽然也经常深入村居,但是由于调研时间限制,与群众沟通交流不深入细致,有时候只注重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没有关注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对一些深层次问题挖掘不够,分析不透,没有真正做到解剖麻雀、举一反三。

  42.随着阅历增长、环境变化,不自觉地在思想深处对“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认识出现模糊,潜意识中在处理对上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的关系上出现偏差,以至在工作中考虑上级满意不满意的时候多一些,考虑群众高兴不高兴的时候就相对少一些。群众观念淡化、为民情怀弱化,没有实实在在地站在贫困群众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也就不能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

  43.在工作和生活中缺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意识,没有树牢群众立场和群众观念,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结合分管工作,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较少,对实际情况掌握不全面、不准确。听取群众意见不多,工作争先创优意识不强,还不够积极主动。

  44.自己认为来自于基层,对问题比较了解,对情况比较熟悉,因而,不能很好地考虑工作对象的实际困难,没有能够做到把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放在第一优先考虑的地位,没有能够全力以赴地为群众着想,还没有真正在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

  45.没有始终如一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有时自己内心认为只要落实了上级改善民生的“规定动作”、“硬性政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广大群众就一定对党感恩、就一定拥护党的领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不好。


本文来源:https://www.hywsbj.com/fanwendaquan/52987/

《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推荐
    • 行政部工作总结及不足12篇

      工作总结的写法总结,就是把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进行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也就是看看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有什么经验、提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行政部

    • 机关统战工作总结十二篇

      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的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机关统战工作总结十二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工作总结十篇

      工作总结(Job Summary Work Summary),以年终总结、半年总结和季度总结最为常见和多用。就其内容而言,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

    • 近三年工作总结12篇

      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和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近三年工作总结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2022年社区意识形态工作总结集合10篇

      紧紧围绕意识形态工作部署要求,积极拓展意识形态网络领域,发挥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的重要作用,将意识形态工作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做细做实保障意识形态工作到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2年社区

    • 统战工作总结汇报【12篇】

      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和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为大家整理2020护理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统战工作总结汇

    • 民兵训练工作总结及打算范文(通用4篇)

      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分析成绩、不足、经验等。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民兵训练工作总结及打算范文(通用4篇),欢迎品鉴!

    • 文联工作总结范文(精选6篇)

      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和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文联工作总结范文(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